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

驕傲與擔當之間

正所謂:「一人做事薏仁湯,小丁做事小叮噹...」
從小被教導,做個男生,要有"擔當",
尤其在家族中身為長孫的我,
雖然家裡的人,並沒有給我許多長孫或長子的壓力(父母親仍然是疼愛自己的)
但我仍然會有種渴望,希望自己必須是優秀的,希望自己是能被肯定的。
一直到自己深陷在設計這個行業中,
甚至曾經狂妄的想要憑自身的能力,企圖改變環境...
直到最後自己無知的背負起了無法承擔的重量以後,
病倒了...才發覺到...我們只是人,我們不是神。

昨晚看到方念華專訪戴立忍,問到他:你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的加持後,
對台灣電影業的振興,是否會有另外的一種使命感與壓力時...
戴立忍回答得很真誠,他說:「
我只知道,我現在能夠照著自己既定的目標繼續去做,
去做好自己定的每個目標,才是重要的。
台灣每年都有金馬獎導演,
要一個導演如何去背負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?這個問題或許要等十年後才能回答...」
個人認為...他正是個"認清自己是凡人"的人,有才華卻不自負。
((恩...要有誠懇與踏實的特質,才能追到正妹,
(我也喜歡桂綸鎂呀!!)...這點必須要做筆記。^^))

人的事情人能解決,
神的事情,得要有很多的人參與,才能得到完全。
人往往很容易把自己的恩賜,變成驕傲的依據...
而忘記了其實自己的才能,是神賜的。
能力越強的人,能承擔越大的重量,
當你能承擔得越多,往往驕傲也就容易越大,
在驕傲與擔當之間,是否有種模糊難辨的界線??
或許藉由學習與許多人合作,來完成神指派的工作,
正是讓我試著釐清"擔當"與"驕傲"間的那條界線...

從去年的全國單成大會,到今年的北區單成大會,
我試著很努力的去壓抑自己的想法,盡量不表達意見,
然後虛心的學習教會的運作方式。
我發現教會的運作,真的跟業界相當的不同,
好幾次會有點忍不住,又想讓自己回到廣告設計業的邏輯:
"產品必須要做市調"、"會議內容要精準"、"行銷與包裝背後必須要有策略"...
但是聖靈的聲音不斷的提醒我:這是神的事工,不是人的事工。
在事工的背後,或許目標不是在讓弟兄姊妹因此變得"更專業",
而是讓大家的心,能因此變得更合一、更團結。

當我慢慢理解到這個道理以後,我發現我背負的重量好像輕了一點,
雖然目前還不知道這樣的原則,該如何逐步的轉換到自己的工作上,
不過我相信只要有信心,
要去掉自己的驕傲,變成負責的擔當,應該會是今年可以達到的一個目標。

1 則留言:

Chia-Hui 提到...

哇,每次看你的生活筆記,都會心有戚戚之感。
我應該是完美主義者,大家都同意的。我很早就發現在教會中做事,以前用的思維邏輯和標準,不能說完全,但很多時候確實派不上用場,看著結果乾著急,也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神要教導我這種自以為有些才能的人,最好的方法就是丟到事工裡,學習與人和諧,學習神看人的方式,學習耐心和鼓勵……。

神的意念不同於我們的意念。
祂的道路也不同於我們的道路。
這已經清晰明白了……
謝謝家宇的分享,有一些共鳴和啟發的感覺很滿足。